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實驗中心成立于2011年,設置有實驗室34個、實訓基地2個、創新教育實驗區1個,實驗室面積2830㎡,設備臺套數6370臺,設備總值4712.9萬元,中心現有專職實驗教師10人,參與實驗指導理論課教師46人。
中心下設應用電子技術實驗中心和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實驗中心。其中,應用電子技術實驗中心的前身為1958年建校時設立的電工學實驗室,2005年獲首批建設的“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實驗中心前身為1972年自動化專業開辦時的自動化實驗室,2006年獲批建設“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中心近年來提出了“面向工程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發展思路,按照“突顯實驗創新性、設計綜合性、實訓工程性的一流水平實驗平臺”的建設方針,科學編制實驗中心的建設與發展規劃,在持續獲得學校實驗建設項目支持下,建成了設備先進、項目齊全、實訓一體、學創融合、科教兼備、開放共享的教學科研實驗平臺。中心已形成八大實驗平臺。一是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平臺:承擔電工電子、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子工藝實習等課程實踐教學;二是嵌入式系統技術實驗平臺:承擔arm、dsp、fpga/cpld和單片機等課程的仿真、驗證、綜合和創新實驗,接收學生嵌入式系統開放性實驗、電子設計大賽培訓以及自主設計制作實驗;三是西門子先進自動化技術實驗平臺:承擔plc、過程控制、儀器儀表檢測、計算機控制、現場總線和網絡控制等課程實驗,是學生專業基礎、專業綜合訓練,研究生創新訓練的重要平臺;四是電機與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平臺:承擔電機拖動與控制、交流調速、伺服系統、電力電子等實驗,是電機技術實習實訓平臺;五是電力系統技術實驗平臺:承擔發電廠電器、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及其分析、電力系統自動化、新能源微電網等實驗;六是機器人技術實驗平臺:承擔機器人仿真、機器人控制、機器視覺等實驗,是學生能力拓展,工程實踐鍛煉的重要場地;七是電子工程技術實驗平臺:承擔通信電路、高頻電子、集成電路設計、物聯網技術等實驗,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專業綜合訓練、創新實訓的主要平臺;八是智能科學技術實驗平臺:承擔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圖像識別、大數據技術、智能控制、無人機(車)等實驗,是學生“智能+”專業創新實踐的全新平臺。
實驗中心不定期更新編制實驗室制度管理和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匯編成冊。實驗室制度管理除了包括學校的實驗室管理條例,還包括實驗中心正副主任職責、實驗技術及管理人員職責、實驗室負責人職責、實驗指導教師職責、實驗室人員工作條例、實驗室安全制度、實驗室清潔衛生制度、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實驗指導教師守則、學生實驗守則、開放實驗室管理制度等等。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實驗室安全責任制度、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巡視員制度、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實驗室安全檢查制度、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和考核制度、實驗室安全應急預案等。
所有實驗室實行制度上墻、重要設備操作規程上墻,確保實驗指導老師和學生在進行實驗時隨時看得到。在每個實驗室重要部位貼上安全警示標志,警示老師和學生注意安全。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院師生的安全應急預案和消防演練、安全教育培訓。
實驗中心要求每個實驗指導老師在進行實驗前,首先要檢查實驗室的設備等安全情況并在實驗登記本上進行登記;實驗過程中,指導老師要遵守實驗指導教師守則,學生要遵守學生實驗守則,嚴格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實驗結束后,指導老師和學生要確保實驗室桌椅整齊、儀器設備歸位,保持實驗室設備擺放整齊、環境衛生,及時關好門、窗、電、水、氣。
附:自動化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現場考查教學公共平臺和專業實踐平臺視頻
序號 | 類別 | 平臺(或實驗室)簡介 | 介紹視頻 |
1 | 教學公共平臺 | ||
2 | |||
3 | |||
4 | 專業實踐平臺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